争议“江湖疗法”或将退出
2008年,“网瘾”进入公共视线,当时北京军区总医院将网瘾纳入精神病范畴,并于次年发布《家庭预防网瘾指南》,在网上引起强烈争议。
“每周上网时间超过40小时,就可认为是网瘾。 ”2009年,国家相关部门的一条“网瘾诊治标准”让不少网友雷得外焦里嫩,自嘲“原来大多数白领都是精神病”。
而2009年5月媒体对 “电击教授”杨永信的曝光,将“网瘾”争议推向高峰。时任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网络成瘾戒治中心主任的杨教授,对网瘾青少年采用电击、低频脉冲等方式“治疗”。 “患者”哭诉称,吃巧克力、上厕所锁门等86条禁令,违者会受到太阳穴上贴贴片、接电源的可怕惩罚,让公众为之震惊。
除了遭到卫生部发文叫停,杨永信申请的“治网瘾神药”等中医疗法专利此后同样遭人肉搜索。在舆论的压力下,这一措施也没有付诸临床。
记者注意到,在15部委的最新通知中,特别强调要通过立法明确网瘾干预机构的设置门槛和管理方法,对违法设立的机构要及时整治,杜绝违法执业和超范围执业;涉及精神障碍诊断、治疗的,需符合《精神卫生法》的要求。这也意味着,那些争议性的“江湖疗法”或将退出历史舞台。
被揪打的不见得是“真妖怪”
对于主管部门的发文,不少受访的网游厂商已及时给出积极的程式化回应。
“我们从2007年就开始实施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已经实施将近8年。我们相信,这个方案的实施,无论对企业对行业对社会,从长远来看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盛大游戏昨天就此事作出这番表态。
但在网游业者私下看来,这份长达几千字的通知,绝大多数内容还是老生常谈。 “说了好几年,拿出来的还是一个随便搜个身份证就能破解的防沉迷系统,或是繁琐的版署审批制度,究竟这次有何新意,我完全没有看懂。”一位游戏业者私下表示。
时至今日,不少网游厂商和玩家仍十分反感 “网瘾”的帽子,这在杨永信的维基百科词条中也可见一斑。某款网页游戏中直接设计了敌方头目“羊角兽”,拥有 “微电流”技能,广告上更直接声称 “挑战羊叫兽”,嘲讽意味明显。而部分偏激玩家口中与“杨教授”齐名的 “陶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陶宏开本人也坦言,目前国内各种戒网瘾机构泥沙俱下,大多数都不正规,实际效果很难评估,这是亟待改善的现状。
游戏时评人老姚感叹,从 “电子海洛因”到 “网瘾”,中国的应试教育并未足够重视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很多家长也没有 “和孩子做朋友”的观念,当未成年人在虚拟世界追寻友情、成就感的过程中受伤时,社会统统把罪名归结到游戏,这显然是欠妥的。 “就像最近热门电影 《西游—降魔篇》中所描述的,被揪打的不见得是真正的妖怪。”
责任编辑:鳕鱼
游戏政策
电击
3年
教授
退出
15部委
防治网瘾
1.75亿 | 未成年网民1.75亿 未成年互联网普及率达93.1% |
692.59亿 | 拼多多市值超京东 拼多多总市值约692.59亿美元 |
2倍 | 任天堂1至3月利润暴涨2倍 动物森友会创销售记录 |
9.56亿 | 动视暴雪发布Q1财报:微交易收入9.56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