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利?是谁坏了规矩
单从表面来看,网游的激活码是作为游戏厂商在测试自己的产品时所采取的择选性手段。一个庞大的游戏设计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难免有所错漏,单凭开发团队很难完全预料到游戏直面市场后会遇到怎样的问题,因此,在游戏大规模测试之前进行小范围的、可控的内部测试,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从这一角度来看,传统意义上厂商和玩家的供求关系在内测阶段是偏转的——游戏公司需要一些“精英”玩家为它找出系统未曾发现的Bug,提出建议,以完善游戏系统性能。作为被需求方,玩家理应获得游戏公司的支持及奖励,可现实却恰恰相反,玩家为获取内测资格往往煞费苦心,而代表测试资格的激活码也变成了不少厂商炒作的途径以及部分人获取经济利益的直接方式。
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厂商却把这个玩家眼中的稀缺资源变成了炒作了敛财的工具。各种过激玩家跪求激活码、拉横幅求激活码、高价买激活码的“炒作”满天飞,淘宝上售卖激活码的店铺一搜就有成百上千家,而厂商似乎乐于使用这种方式证明,他们的游戏有多受欢迎。但这种拉大旗作虎皮的炒作无疑深深伤害了那些真正想玩游戏的玩家。
激活码,原本单纯的资格标识,却逐渐变成一桩桩生意。疯狂抢号却空无结果的积郁和测试阶段品质落差的影响,甚至会严重伤害到玩家的感情,以至于过早的对游戏本身失去了兴趣。当年激活码一度标价高达千元的《A3》在公测不久后便草草收场,跟玩家被不断刺激而空前高涨的心理预期有直接关系。去年的《九阴真经》激活码事件,更是通过饥饿营销,获得了一大批玩家的关注。
除了一些二三流小厂,一般游戏的内测均是厂商以达到宣传预热、优化服务器资源以及对产品进行修正为目的,游戏的现阶段状态也不能代表日后的具体品质。玩家在获取了内测资格后,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游戏活动,还应该力所能及的提交自己对游戏的不满及意见——这甚至比发现游戏中的Bug更为重要,因为作为厂商,无法从玩家的具体行为中真切辨识玩家的心里意图。这里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某些玩家觉得游戏中自己的门派过于劣势因而奋发图强,每天花费大量时间用于磨练自身技巧,从而使自己可以追逐到其他门派的步伐,这样的行为在厂商记录的数据里是无法作为平衡性不足的实证的。相对比缺乏意见上升渠道的公测或商业化,内测时期玩家的发声更为有力。而作为厂商,如何提升玩家的发言欲望,并且根据这些建议反馈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游戏内容,才是最为重要的,频繁利用激活码压榨玩家的游戏期望,反倒落了下乘。
责任编辑:鳕鱼
激活码
产业八卦
1.75亿 | 未成年网民1.75亿 未成年互联网普及率达93.1% |
692.59亿 | 拼多多市值超京东 拼多多总市值约692.59亿美元 |
2倍 | 任天堂1至3月利润暴涨2倍 动物森友会创销售记录 |
9.56亿 | 动视暴雪发布Q1财报:微交易收入9.56亿美元 |